Time:2024-01-29 Click:83
□本报记者 杨皖玉
最新基金规模披露数据显示,相较于过往单只业绩出色的明星基金动辄短期快速增加百亿元规模相比,2023年主动权益基金吸金能力大有下降,部分绩优基金即使取得了50%的年度收益率,规模也仅刚刚脱离“清盘线”。
业内人士认为,投资者的“冠军情结”和“业绩迷思”在淡化,追高参与的行为或正在逐步减少。从行业发展趋势看,提升投资者获得感成为发力重点,业绩持续表现稳健、注重投资体验和陪伴力度较强的主动权益基金更易获得投资者青睐。
绩优基金规模增长有限
近日,随着四季报落下帷幕,2023年度业绩居前基金的“吸金能力”浮出水面。数据显示,相较于往年上百亿元规模的增长,2023年,对于主动权益基金来说,业绩的“狂飙”对于基金规模增长的边际效应在减弱。
2023年,市场风格轮动效应凸显,全年来看,基金业绩榜没有明显的主线效应。
具体来看,2023年上半年,在TMT行情“称霸”市场时,重仓游戏、动漫的文娱基金持续三个月领跑。其中,银华体育文化、招商体育文化休闲在4月末便实现了超60%的收益率。两只基金2023年初时规模为0.53亿元、2.62亿元,2023年末规模达2.83亿元、7.28亿元。
进入2023年下半年,在市场震荡调整中,传媒、游戏行情掉头向下,又偶有反弹,光伏、动力电池新能源行情等也曾杀出“回马枪”,北交所行情更是在最后一个多月里顺势起飞。在此背景下,东方区域发展、东吴移动互联下半年长时间领跑主动权益基金业绩排行榜,华夏北交所创新中小企业精选两年定开最终问鼎年度业绩冠军。从规模上来看,前述三只基金在2023年初的规模为0.16亿元、0.61亿元、3.27亿元,2023年年末规模达3.88亿元、12.59亿元、4.1亿元。
上述5只基金,虽在2023年度曾有亮眼的业绩表现,但规模在2023年均未实现大幅增加,规模增加最多的是东吴移动互联,年度规模增加9.32亿元。“和过往单只业绩出色的明星基金动辄在短期内快速增加百亿元规模相比,近两年主动权益基金吸金能力大有下降。”天相投顾相关负责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对比来看,此前年度绩优基金的“吸金”效应可谓相当强。2019年,广发双擎升级夺得当年主动权益基金业绩冠军,当年规模增加67.88亿元;2020年的冠军基金为农银汇理工业4.0,该基金当年规模增加38.81亿元;2021年,前海开源公用事业在新能源行情的加持下,一年吸金253.32亿元。进入2022年,冠军基金的吸金能力开始减弱,主动权益冠军基金万家宏观择时多策略当年规模增加17.22亿元。
基金投资者愈加理性
天相投顾相关负责人表示,近两年权益类市场整体表现不佳,投资者的参与意愿大大降低,因此即便是业绩优异的基金其规模扩张也无法与往期市场火热时相比。
“从2022年开始,主动权益基金相对于大盘的超额收益整体回落明显甚至跑输指数,资金配置被动产品或其他大类资产产品的偏好提升。”盈米基金研究院权益研究员聂涵称。
此外,近几年基金夺冠后频繁上演“冠军魔咒”,次年业绩便掉头向下,业内人士认为,这让投资者对基金投资也愈加理性,追高参与的行为或正在逐步减少。
“投资者的理财决策更为理性和谨慎,即使是短期业绩居前的主动权益基金也会多方面衡量,因为业绩持续性还有待观察,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基民投资理念的日益成熟。”某公募人士表示,投资者的“冠军情结”和“业绩迷思”在淡化。
聂涵表示,对于主动权益基金来说,有可持续的超额回报,方可体现出相较于被动权益产品的优势;在市场波动较大的情况下,主动权益基金需要体现出更好的风险控制能力,通过较好的风险收益比来提升持有人的持有体验,让资金“留得住”。
“从行业发展趋势看,提升投资者获得感成为发力重心所在。”某公募高管表示,业绩持续表现稳健、注重投资体验和陪伴力度较强的主动权益基金可能更容易获得投资者青睐。这也提示基金公司需要将投资者利益放在首位,注重提升自身的实力和能力,在优质的投研能力、服务质量和投资者体验上下功夫,练好内功做好业绩,同时花更多的精力加强投教和投资者陪伴,才能实现业绩与规模的良性增长。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作者:□本报记者 杨皖玉
免责声明:文章中操作建议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与本平台无关,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据此交易,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