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今天在谈论元宇宙的时候,最常被引用的是美国的科幻小说构想。但是,如果用这些科幻小说来指导我们今天的产业规划和讨论产业发展,显然是不够理性的。
目前最被引用的关于元宇宙的设想,来自于1992年美国科幻大师尼尔斯蒂芬森在其小说《雪崩》中的描述:“戴上耳机和眼镜,找到连接终端,就能以虚拟分身的方式进入由计算机模拟的虚拟空间,与现实世界平行存在。”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部小说是在30年前写的。
美国的科幻小说一直走在产业前沿,并且很多科幻作品在科学原理上具有产业发展的逻辑性,对未来技术的发展趋势也具有引领作用。但是有些科幻作品,包括科幻电影,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如今引用的这部科幻作品就存在这样的问题。
事实上,作者在描绘《雪崩》中关于未来生活场景的时候,并不知道元宇宙具体需要哪些技术来支持。他只能根据当时已有的技术和想象描绘出未来社会可能的样貌。因此,当我们讨论具体的产业时,还是要回到实际现实情况下来看待,因为科幻作品与产业实际发展之间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产业的实际发展是基于产业技术的客观发展规律来实现的,而不是通过今天我们谈论科幻产品的方式来实现。然而,当我们谈论元宇宙的时候,太多的是文学创作和想象。当然,我并不是说这样的讨论不好,至少这些科幻式的畅谈让我们看到中国正在形成一种对未来的氛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中国未来学家的出现。
在产业应用层面,我们需要更加重视产业技术的发展规律,实际关注与培育与元宇宙相关的产业链技术公司。我一直说,元宇宙不是我们讨论而来,也不是规划出来的,更不是科幻小说写出来的。当一系列前沿技术达到一定程度时,让我们发现这些技术的叠加似乎能描绘出一个不同寻常的未来,这个朦胧的未来就是我们今天所定义的元宇宙。
在真正实现和进入元宇宙的时候,今天的技术肯定不会是那个时期所需要的。因为今天的产业技术根本无法支持真正的元宇宙,即虚拟与现实叠加、相互连接、互动的状态。
因此,当我们谈论元宇宙时,最重要的是关注和讨论哪些产业技术,以及这些产业技术应该朝哪个方向发展,以支撑并成为未来元宇宙建设的一部分。
对于元宇宙这一概念,相信“1000个人心中有1000个哈姆雷特”,谈到元宇宙,我们就要知道它的3个发展阶段。(1)数字孪生阶段:这个阶段简单来说,就是将现实世界,映射到虚拟世界中。(2)数字原生阶段:这个阶段,创作者本身...
编者按:元宇宙好像快来啦,每个人都能以虚拟替身进到虚拟全球,到时用户怎样挑选虚拟替身呢?这是一个有意思的话,身后的逻辑挑选都没有想的这么简单。我曾帮助开发设计《第二人生》,做了两年,一方面是初期的岗位焦虑情绪,另一方面是...
2010年到上海参观考察世界博览会,世博会有一盏看起来十分现实的点燃着的灯。拿手触碰一下是虚的,啥都没有。这一类三维技术新科技帮我的印像极其深入。这不单单是3D技术,它是比3D技术更逼真的仿真模拟,让人具备亲临其境的真实...
传统式上,创造就业岗位是由思想家们设计方案的,她们迫不及待地让我国恢复工作,刺激性社会经济发展。从大萧条时期的学生就业创造计划到特朗普总统巴拉克·美国奥巴马(BarackObama)的《美国就业法案》,学生就业计划有着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