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2022-08-23 Click:292
根据2022年的报告,截至2022年4月,全球移动用户有53.2亿,互联网用户50亿,社交媒体活跃用户46.5亿。社交媒体活跃用户占全球人口的58.7%,全年增速7.5%,高于互联网用户的4.1%增速,以及移动用户的1.7%增速。GWI 的最新研究表明,全球互联网用户现在平均每天上网 6 小时 53 分钟。社交几乎是每一个用户的刚性需求,无论是在Web2.0还是Web 3.0时代。更多资讯这里详细了解。
在 Web 2.0 时代,巨头公司掌握着人们在社交平台上的所有数据,并通过算法推送将用户困在信息茧房当中;基于商业模式也使得 Web 2.0 的平台上充斥着各种病毒式、吸人眼球,猎奇的信息,抑制了真正有深度的内容创作。此外,巨头通过使用用户的信息和创作者的生产资料而取得的收益,并没有公平地分配给创作者和用户。
数据是现有和可见未来人类社会中最主要的生产资料之一,也是反向撬动生产力的源泉。Web 3.0 和 Web 2.0 最大的区别,就是Web 3.0改变了数据这种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因此衍生的其他权利)的归属和流动等,它以“去中心化”的方式,让生产资料回归到真实的生产者,进而改变了社会的生产关系。
在Web3.0时代的社交平台,人们将拥有对自己社交数据的绝对掌控权,是一种去中心化的社交方式。SocialFi 产品是在 Web 3.0 底层基础建设的基础上,从人们对’去中心化social‘或者’去中心化finance’(即 DeFi)的需求出发,进而将两个需求融合在一起的产品类别。去中心化社交和金融的结合,可打破平台垄断、消除单点风险,在全球数字经济系统的浪潮中创造全新业务模式和产品类别。
核心是从平台归还数字资产的所有权给个人。在Web 2.0社交领域,用户创造内容,运营商制定规则,数据留存于运营商的中心化服务器中,无法保障用户数据的隐私性。
利用 Web 3.0 的去中心化计算、去中心化存储和去中心化隐私保护的技术可实现:
平台打通,用户数据无需迁移 (孤岛 → 开放)
链上存储,用户能获取的信息更丰富(封闭 → 共享)
加密算法,提高隐私安全 (泄露/丢失/篡改 → 安全)
从而使得用户的身份属性变得更加丰富,个人影响力更具价值,且在各种不同社交平台中同样有效;传统 Web 2.0 更加突出平台的影响力,而 Web 3.0 会更加突出个人的社交影响力,促进开发个人兴趣,解放了每个参与者的生产积极性;此外,DAO 可以对用户的身份进行自动化验证,在 DeFi 领域有着更多应用场景,如去中心化信贷。
1)使用成本低,普通用户可以承受;
2)带给用户不逊色于 Web 2.0 的产品体验,上手使用门槛低 ,产品功能完善并且有创新;
3)用户数据同步及时全面(可集成链上和链下);
4)创新的市场营销策略,有快速传播机制;
5)平衡合理的代币经济,可以在生态中充分发挥代币的作用 ;
6)有持续的激励机制和成熟的社区运营来加强用户粘性;
7)与其他赛道的协议打通,赋能更多的场景,如与 DeFi 的协议打通,实现社区小组成员之间的信用贷;
8)产品本身满足 Web 3.0 原生需求,而不仅仅解决 Web 2.0 需求;
Web 3.0 社交可解决 Web 2.0 社交存在的数据所有权问题、数据隐私问题和利益分配问题。在 Web 3.0 信息和信息确权的浪潮中,用户可以自己掌握内容的所有权而以不依赖中心化平台;传统身份 ID 体系是邮箱账号、用户名密码和真实用户信息,而 Web 3.0 的 ID 体系需要关注 DID 和 SBT。
相较于DeFi和GameFi项目不需太多用户就能养活一个协议, SocialFi是个“重资金”和“重运营”赛道,规模效应更为显著。如果要从头打造一款对标推特的去中心化社交软件,大可不必。无论是杰克多西希望马斯克能够收购推特赋予其新生,还是脸书更名Meta,都表明了他们对于Web3积极进取的心态。但是小范围的创新仍然受到欢迎,而这一部分能够为桥接Web2和Web3的社交应用更会被风投所看重,毕竟当前Web3用户的体量着实还无法支撑一款SocialFi应用的发展。
SocialFi当中的“Social”不必然等同于社交,SocialFi要做的事也肯定远远超过去打造一个去中心化社交平台。这些都是眼前的客观困境和疑惑,尽管如此,SocialFi仍然是个极具想象力的赛道。长期而言,如何将更多的Web2用户转化到Web3,才是整个行业亟需考虑的问题。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后期会给大家带来其他赛道的龙头项目分析。感兴趣的可以点个关注。我也会不定期整理一些前沿资询和项目点评,欢迎各位志同道合的币圈人一起来探索。有问题可以评论提问或者私信,所有资讯平台均为团子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