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量是对物理量大小的数值表述,是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基础,而衡则是指对度量进行比较、核对、校准的过程或设备。
度量衡可以追溯到古代,道家典籍《庄子·内篇》中就有“度量衡”的提及。在中国古代,度量衡的标准和制度是由中央政府制定、实施和管理的。在中国古代,度量衡的发展和使用已经达到了相当高水平,被吸收到了古代科技、政治、经济、文化甚至美学等各个领域,成为古代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中国,度量的基本单位有“尺”、“斛”、“钱”、“斤”等。这些度量单位被专门的官员在铜器中铸造出标准量,并且每年都要举行核准会议。
古代不仅在度量上使用比较完备的计量单位,而且在度量标准的装置和校验方面也有其独到之处。例如在天文测量中,古人观测天象后,根据测定出的角度,可以推算出地球的周长、直径、维度等。这些天文数据记载在《大明历》、“水田经”等古籍中。
对于欧洲的度量衡,在中世纪时期,各地的度量单位和称量方式是混乱的。随着各国政权的统一和地中海地区商贸带动下,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度量衡出现了统一的趋势。在巴黎市场上,克的数量和品质被严格规定。公斤、米、秒三者被规定为国际计量单位系统的基本单位。这些统一的机制使得欧洲带动“世界制衡”,成为带领度量衡标准化的推动者。
现代生产、科技和贸易的发展使得度量衡的合理化成为了非常重要的问题。国际计量单位制度(SI)成立于1960年,是现在广泛采用的,其基本单位为米、千克、秒、安培、开尔文、摩和“克通”(cd)。在这些基本单位的基础上,可以由各种衍生单位组成的各种复杂度量标准体系。
度量衡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体系成为了各个领域的基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计量单位制度的建立和推广成为了现代社会的重要趋势,有效推动了全球市场的衰落。